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沂南在线 网站首页 行政区划 铜井镇 查看内容

铜井镇介绍

2023-4-4 17:22| 发布者: 沂南信息港| 查看: 1608| 评论: 0

摘要: 铜井镇位于 山东省 临沂市 沂南县县城北部,北邻沂水县。总面积118.67平方公里,人口64831人(2017),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——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距铜井镇镇驻地西5公里。 沂蒙泉乡——铜井镇位于 诸葛亮故里沂南 ...

铜井镇位于 山东省 临沂市 沂南县县城北部,北邻沂水县。总面积118.67平方公里,人口64831人(2017),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——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距铜井镇镇驻地西5公里。

沂蒙泉乡——铜井镇位于 诸葛亮故里沂南县城北5公里,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——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铜井镇 距铜井镇镇驻地西5公里。铜井镇北与山东地质奇观“地下大峡谷”、“天然地下画廊”相邻,南与沂南“智圣汤泉度假区”、“孔明文化旅游区”相连。东靠沂河,香山河横贯全境。辖45个行政村,面积118.67平方公里,人口64831人(2017)。地势西高东低,西部为山区,中部为丘岭,东部为平原。交通便利,229省道、泉重路穿境而过,长深高速沂南出口从铜井进入县城,距京沪、日东、东红三条高速公路20公里,距临沂飞机场50公里,距胶新铁路沂南火车站20公里。 沂蒙生态大道经香山湖、 观音寺、西汉元凤凤凰刻石、三山沟原生态风景区,将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和沂蒙影视基地连成一线。

铜井镇历史悠久,因盛产黄金而得名,采金活动始于隋唐,延续至今已有1400多年,省属企业山东黄金集团沂南金矿即在境内。境内以泉多见称,《沂南县志》载:“铜井泉水冠沂蒙”,金波泉、玉液泉、大河泉、响鼓泉、温泉、竹泉等清泉18处遍布全镇。“三潭印月嫌清幽,七十二泉又偏稠。秋波十八铜井水,荡漾一方赛锦绣”,是“沂蒙泉乡”——铜井镇的生动写照。国内最早有确切纪年的“三山沟西汉元凤凤凰刻石”、“八角革命烈士公墓”等文物保护景点,“观音寺庙千年银杏树”、“桃峪天然溶洞”等奇特自然景观位于境内。域内储有丰富的金、银、铜、铁和石灰石、石英石、页岩、粘土等矿产资源。工业基础雄厚,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家,民营企业30多家,现已形成建材、轴承、食品、玻璃等四大支柱产业。

镇党委、政府理清工作思路,完善工作体制,发挥优势,突出特色,高点定位,以建设“经济文化旅游强镇”为目标,经济建设、旅游开发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。镇党委、政府依托资源优势,积极挖掘旅游资源内涵,突出地方特色,着力打造“江北竹泉第一乡”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,全力打造作为全省逍遥游示范点的竹泉旅游景区精品工程建设。竹泉旅游度假区规划总面积0.6平方公里,总投资1.56亿元,一期投资5000万元,由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被列为全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帮扶项目,在2009年5月8日第三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建成开放,被确定为全省逍遥游示范点, 2009年5月22日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亲临景区视察,2010年9月28日,山东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在此召开。竹泉旅游开发的模式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、关心和支持,全县旅游龙头地位逐步确立。

当前镇党委、政府以争创全省旅游强镇为契机,结合临沂市争创“中国地热城”成功的有利时机,充分利用初具规模的温泉度假旅游区,把竹泉景区建设成为全省休闲旅游度假的精品力作。桃花洞景区、香山湖景区、吉利山农业观光园正在建设,以新王温泉为资源的智圣汤泉度假区五一开业,泉乡旅游前景广阔。2010年,沂南县铜井镇被授予“山东省旅游强镇”、“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”、“2010年品牌山东最具竞争力强镇”等称号、被评为”中国乡村旅游之乡”。

唐代至清末属沂水县。1928年划归沂水县苏村区,1936年2月划归沂水县苏村区(六区)设铜井乡。1939年10月划归沂南县。1958年10月改称铜井公社,1981年12月改称铜井镇。

铜井镇文化遗产丰富。有我国现存的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——西汉元凤凤凰刻石,两只凤凰分别刻在两块拔地而起的花岗岩巨石上,刻有大凤凰的一石,左上角刻有“凤凰”二字;刻小凤凰的一石,右侧刻有“三月七日凤”“东安王钦元”“元凤”字样。该刻石刻于西汉元凤年间(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,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75年间),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。此外,还有莲花桥、牡丹洞、观音寺、白衣庵、桃峪溶洞、三山峪、龙宫等自然人文景观。

在清代,铜井范家三大门(族)曾显赫一时。东大门范恩江家,为当地首富;西大门范士元家,因三个儿子分别在 安徽、江苏、 山西做官,被称为三官家(官至御赐五品);后大门是清末举人范鸿策(候补知县)家族。三大家族的老宅遗址仍在。

铜井镇是鲁南地区著名的“泉乡”。素以泉多见称,有金波、玉液、大河、响鼓、温泉、竹泉等泉18处。有“铜井泉水冠沂蒙”之誉。有诗赞曰:“三潭印月嫌清幽,七十二泉又偏稠。秋波十八铜井水,荡漾一方赛锦绣”。

明朝弘治五年(1492年)《重修迎仙观记》碑文里载:“迢西诸峰,嶷若画屏,苍翠可掬。观西北有凤凰山。东有龙泉,北有跆口泉。泉水隐激然;散土峰下,深尽盈尺。不数武间,澎湃有声,潘波迅流而成渠,虽盛夏不涸,若其可鉴眉发。而白石参错卧泥沙间者,历历可数”。

境内西南有历山,南有华山,东北有灵山。清光绪年间,“龙泉”“跆口泉”更换为“金波”和“玉液”的碑额。“金波”以“旙波”见称,“玉液”则以“地形”见胜。“玉液泉”东南西三面都是巉崖。岩层起叠,高逾一丈,南面的较低。西岩上,有一3人合抱的古槐树,老态横斜,临池而立,泉水注入池内,池石相击,隐激作声。池方长两丈许,距西岩数尺,砌一石栏,碑额外,有两水闸。水既入池,触一巨石,抱石下逝,迂回越闸。至东北角,石突陡狭,如同山涧,声复豗喧。

铜井,历史上老百姓俗称“铜坑儿”。传说“龙泉”“跆口泉”两泉曾为矿工们挖的饮水泉。明朝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时,在此开矿,时收入丰厚,魏忠贤为加大采矿力量,雇佣了上千人。这年适逢大旱,矿工饮水困难,魏仍不许停工。一天夜里,伙夫张二万在梦中受一白发仙翁指点,在东南悬崖下挖出一泉,泉水喷涌而出。人们为答谢白发仙翁,将此泉起名为“神泉”。

后因 魏忠贤在开矿中逼死人命,张二万气愤不过,踩泉而去。此后二百多年间,泉水一直似淌非淌。一年恰逢大旱,铜井一带一片亦地,玉帝闻报,遂差一对金童、玉女下界铜坑,踩泉造福百姓。金童、玉女找到神泉位置,各选一址,所踩之处,泉水应声而出。不久有奏折报与朝廷,说铜坑地方一夜之间现出两个泉子,泉水喷涌。光绪皇帝看了上疏,将铜坑前金童、玉女所踩之泉依次定为“金波泉”“玉液泉”。

铜井多泉还有一个传说。位于铜井镇西北部的竹泉村内有一趟青石梁长数百米,远远望去活像一条张牙舞爪的龙,头朝东南,尾巴朝西北,当地人都叫它石龙。

传说很早以前,此地曾大旱了3年,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知道后,就偷偷地来这里下了3天3夜倾盆大雨。东海龙王知道后就把它召回去,不许它出龙宫,并且惩治这一方百姓三年无雨。

一天, 玉皇大帝举行蟠桃盛会。龙王三太子看到老龙王赴蟠桃会去了,就沿地下河直奔铜井而来。到铜井后,龙王三太子往地上连续拱了三次,就出现了金波、玉液、大河3泉。龙王三太子又一头向竹泉方向钻去,又钻出一泉,泉水喷涌而出,甘甜爽口,救了这一方百姓。 东海龙王闻听大怒,就把三太子罚在这里变成了石龙。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,就在此地盖起一个庙,俗称“石龙庙”,称此泉为“石龙泉”。由于有了水,此地遍地生竹,久之村落逐渐大了起来,便称该村为竹泉。

2002年6月份在 临沂市举办的首届优质蔬菜展评会上铜井的生姜被评为“瓜菜名牌产品”;

2002年三山峪牌生姜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志认证;

2005年5月三山峪牌生姜基地被授予“临沂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十佳基地”称号。已形成万亩生姜生产规模,年生产销售姜达3000多万公斤。“三山峪”牌生姜名扬全国,上海、天津、北京、唐山等地都可见到“三山峪”牌生姜,“三山峪”牌生姜正带着三山沟人的勤劳和智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。

镇党委、政府充分发挥山区大镇的地理优势,利用三山峪流域无污染、无病害、贮存条件良好的山区优势,在沂河沿岸和三山峪流域大力发展生姜生产,他们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,在生姜生产过程中使用土杂肥,有机肥,一年四季光照充足,得天独厚,温润季风性气候,加上姜农的辛勤管理,使三山峪生姜个大味美、风味独特,成为备受欢迎的无公害绿色食品。镇里通过完善生姜的加工和销售,带动全镇农业的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。具体规划设计是:首先完善营销组织,积极支持农民自办专业性购销组织,壮大农民销售队伍,整合全镇的零散贩运姜户,组成二支200余人的常年贩姜专业队伍,把铜井生姜打入上海、天津等十几个大中城市。在唐山市成立三山峪生姜批发市场,打入东北三省;在天津市成立“铜井生姜一条街”,常年设点销售。新开发用于贮存生姜的山窖2000余个。其次,抓好以生姜为主的农业“龙头”企业,在农产品创名牌上取得突破。充分发挥外商投资的新机遇,新上洗姜厂两处,扩大生姜深加工项目,扩大生产规模。三是搞好水利建设,增强生姜生产后劲,镇里制定优惠政策,支持各村搞好水利建设,进一步扩大生姜生产规模,通过把“天上的水蓄起来,地下的水挖出来,河里的水截起来”的办法充分利用好一切水源。近几年,该镇将累计投资1760万元,投工120万个,搬动土石方210万立方米,完成工程项目1038个,扩大灌溉面积5000亩,使生姜种到山坡、山顶上。

一方水土,养一方人。三山沟生姜已有300年的历史,利用山区里良好的储存条件,在山中挖山窖,一个山窖就是一个天然的恒温库,储存的生姜多年不会变质,与当年的一样新鲜味美。良好的质地、无污染、无公害的特性,使“三山峪”牌生姜迅速抢占市场,不断得到市场认可,深受客户的青睐。生姜能迅速在三山沟村成为一种产业,成为沂蒙山的闪光点,全村有500户种植生姜,带动了周围村庄也加入到生姜生产。三山沟村山里人纯朴善良的秉性,更是让“三山峪”牌生姜多了不少人性化的影响,让深山里育出了绿色姜,让深山里走出了大市场。

“三山峪”牌生姜专业协会于2002年成立,2003年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备案登记,形成“协会+农户”组织结构,固定资产1000万元。专业协会本着“民办、民管、民受益”的宗旨,以“引导、示范”为主要形式以助农增收为最终目的。大山的人们进一步拉近了与外面的距离,“三山峪”牌生姜面临着更大机遇,必将闯出更大的市场。

“三山峪”牌生姜走出大山,生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知名度越来越高,合作社逐渐认识到,应该增加生姜生产的附加值,提高经济效益,对生姜先加工后销售,提高生姜生产的经济效益。该镇加大扶持力度,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,使生姜生产规模不断壮大。为了解决水的问题,消除生姜生产的制约因素,专业协会经过认真研究,充分利用好一切水源。按照上级的要求,完善规范专业协会,建立董事会、 监事会、理事会,规范财务管理,把“三山峪”牌生姜专业协会办成“公司+协会+农户”模式,实行专业化服务、标准化管理、规范化生产,增加服务功能。对会员定期进行培训,学习农业知识、农业通讯、蔬菜生产以及国内国际生产和销售信息。统一供种,统一施肥,自己选育适合当地培植的生姜品种。

完成“三山峪”牌生姜生产和销售渠道,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生产、储存、销售和深加工的科技含量,对生姜进行深加工,生产姜片、姜油和保健生姜饮料,切实增加会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使“三山峪”牌生姜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下一篇:鲁庄社区

最新评论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违法违规信息举报:电话:13954432567 邮箱:lyxinyun@qq.com|沂南在线 ( 鲁ICP备2020034499号-1|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425 )

GMT+8, 2024-4-27 01:0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